一、相关法律条文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相关规定,在试用期中,除劳动者有本法第三十九条和第四十条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情形外,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在试用期解除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说明理由。其中第三十九条明确,劳动者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若用人单位违反与劳动者约定试用期的规定,劳动行政部门可责令改正;违法约定的试用期已经履行的,由用人单位以劳动者试用期满月工资为标准,按已经履行的超过法定试用期的期间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另外,若试用期结束应转正却未签正式合同,且劳动关系终止时,公司需付双倍工资赔偿。
二、实际案例分析
案例一:小张与某公司签订了为期2年的劳动合同,其中试用期约定为3个月。3个月试用期满后,公司未给出任何理由,也未出具相关证明,就通知小张试用期不合格,不予转正并解除劳动合同。小张认为自己在试用期内表现良好,完成了公司交办的各项任务,遂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仲裁委员会经审理认为,公司未能提供有效证据证明小张不符合录用条件,属于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裁决公司向小张支付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赔偿金。
案例二:小李在某企业工作,试用期2个月。试用期满后,公司继续让小李按照试用期工资标准工作,也没有与小李签订正式的劳动合同。半年后,小李因个人发展原因提出离职,并要求公司支付双倍工资差额。公司以小李不符合转正条件为由拒绝支付。小李遂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劳动监察部门经调查核实后,认定公司存在违法约定试用期且未依法签订正式劳动合同的行为,责令公司按照法律规定向小李支付双倍工资差额。
三、单位可能承担的责任分析
支付赔偿金:如果单位在试用期满后,没有正当理由(如无法证明劳动者不符合录用条件等)而不给劳动者转正并解除劳动合同,属于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行为。根据法律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支付双倍工资:试用期结束后,用人单位应当及时与劳动者签订正式的劳动合同。如果用人单位继续让劳动者按照试用期工资标准工作,且未签订正式劳动合同,那么从试用期满后的次月起,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双倍工资。
受到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劳动行政部门有权对用人单位违反试用期规定的行为进行监督检查,并责令其改正。用人单位应按照劳动行政部门的要求,及时纠正违法行为,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四、实用法律建议
- 劳动者方面
- 保留证据:在试用期内,劳动者要注意保留与工作相关的各种证据,如工作记录、考勤记录、绩效评估报告、与上级领导的沟通记录等。这些证据可以帮助劳动者在发生争议时证明自己的工作表现和符合录用条件。
- 及时沟通:如果试用期满后单位没有及时给予转正通知,劳动者应主动与用人单位进行沟通,了解原因,并要求单位给出明确的答复。在沟通时,要注意方式方法,保持冷静和理智,避免情绪化的表达。
- 寻求法律帮助:如果用人单位拒绝转正且没有合理理由,劳动者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或申请劳动仲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寻求法律帮助时,要准备好相关证据,并按照法律程序进行操作。
- 用人单位方面
- 明确录用条件: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应明确录用条件,并将其告知劳动者。录用条件应当具体、明确、可衡量,避免模糊不清或过于主观的标准。
- 严格考核程序:在试用期内,用人单位应当对劳动者进行严格的考核,按照录用条件和考核标准对劳动者进行评估。考核过程应当公正、公平、公开,确保考核结果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 依法解除劳动合同:如果用人单位认为劳动者在试用期内不符合录用条件,应当在试用期届满前及时通知劳动者,并说明解除劳动合同的理由。同时,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向劳动者支付相应的工资报酬,并办理离职手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