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裁开庭有哪些注意事项与答辩技巧?


仲裁是指由双方当事人协议将争议提交(具有公认地位的)第三者,由该第三者对争议的是非曲直进行评判并作出裁决的一种解决争议的方法。在仲裁开庭时,有以下一些注意事项和答辩技巧。 首先是注意事项。从时间方面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虽然没有像《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那样严格规定必须提前多久到达,但当事人也应当准时参加仲裁开庭。一般来说,至少要提前十五分钟到达仲裁庭,熟悉环境,整理思路。如果申请人经书面通知,无正当理由不到庭或者未经仲裁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视为撤回仲裁申请;被申请人经书面通知,无正当理由不到庭或者未经仲裁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缺席裁决。 在证据准备上,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证据要充分、合法、有效,并且要按照仲裁庭规定的时间和方式提交。证据材料要进行分类整理,编好页码,制作证据目录,注明证据名称、来源、证明内容等。开庭时要携带证据原件,以便进行质证。 在着装和言行方面,要保持得体的着装和良好的言行举止。仲裁庭是一个严肃的场所,着装应整洁、庄重,言行要文明、礼貌,尊重仲裁员和对方当事人。不得随意打断他人发言,遵守仲裁庭的纪律。 然后是答辩技巧。在听清楚对方陈述时,要认真倾听对方的观点和理由,抓住关键要点。不要急于反驳,在对方陈述完后,再进行有条理的答辩。可以用笔记下对方的主要观点和漏洞,以便在答辩时能够有的放矢。 运用法律依据也是很重要的。答辩时要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合同约定,阐述自己的观点和主张。引用法律条文要准确、恰当,说明自己的行为是符合法律规定的,或者对方的行为是违反法律规定的。 最后是灵活应变。在仲裁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意想不到的情况。当事人要保持冷静,灵活应对。如果对方提出了新的观点或证据,要及时进行分析和回应。可以要求仲裁庭给予一定的时间进行思考和准备。总之,在仲裁开庭时,做好充分的准备,注意相关事项,运用合理的答辩技巧,才能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