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是否一致?
我不太理解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这两个概念。在生活里,感觉它们好像有点关联,但又不太确定是不是一回事。我想知道这两者到底是不是一致的,区别在哪里,希望懂法律的朋友帮忙解答下。
展开


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并不一致,下面为您详细解释。 民事权利能力是指自然人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简单来说,就是一个人有资格去参与各种民事活动,比如拥有财产、签订合同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三条规定,自然人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这意味着只要一个人出生了,不管他的年龄、精神状态如何,都拥有民事权利能力,而且这种能力是平等的,人人都一样。 民事行为能力则是指自然人能够以自己的行为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并对自己的行为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它强调的是一个人能不能独立地去做一些事,并且为这些事负责。《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将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分为三类。一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一般是指年满18周岁且精神正常的自然人,他们可以独立进行各种民事活动;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但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也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二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包括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和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他们只能进行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行为需要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三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指不满8周岁的未成年人和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他们的民事法律行为均需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 由此可见,民事权利能力是人人都有的,从出生到死亡一直存在且平等;而民事行为能力则根据年龄和精神状态有所不同,并非人人都完全具备。所以,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并不一致。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