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否通俗易懂地讲解递延所得税资产?
我在处理公司财务税务时,看到递延所得税资产这个概念,感觉很复杂,不太明白它到底是什么意思。想了解下递延所得税资产到底是怎么回事,它在实际的财务和税务处理中是如何体现和应用的,希望能有个通俗易懂的解释。
展开


递延所得税资产是一个在企业财务和税务领域经常出现的概念。通俗来讲,它就像是企业的一种‘税收资产’。当企业按照会计准则计算出来的利润和按照税法规定计算出来的应纳税所得额不一样时,就可能会产生递延所得税资产。 比如说,企业在账面上计提了一笔资产减值损失,在会计上,这会减少企业的利润。但是按照税法规定,在实际发生损失之前,这笔减值损失是不能在税前扣除的。这样一来,会计利润就会比税法认可的应纳税所得额要低。企业现在多交了税,以后在实际发生损失时,就可以少交税,这多交的税就形成了递延所得税资产。 从法律依据上看,《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对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计量等方面都做出了明确规定。企业应当以很可能取得用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纳税所得额为限,确认由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也就是说,企业要判断未来是否有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来抵扣现在形成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如果有,才能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在实际应用中,递延所得税资产反映了企业未来可以少交税的一种权利。它会影响企业的财务报表,对企业的净利润和资产负债状况都有一定的影响。企业需要准确地确认和计量递延所得税资产,以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同时,税务机关也会对企业的递延所得税资产进行监管,确保企业按照税法规定进行处理。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