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没有骨折能获得赔偿吗


工伤没有骨折也是可能获得赔偿的。首先来了解一下工伤赔偿这个概念,简单说就是劳动者因为工作受伤了,按照法律规定应该得到的补偿。 在我国,相关法律为劳动者的工伤赔偿提供了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九条规定,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辅助器具费和残疾赔偿金;造成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三十八条规定,因工伤发生的下列费用,按照国家规定从工伤保险基金中支付,比如治疗工伤的医疗费用和康复费用、住院伙食补助费等。 对于没有骨折的工伤,如果经过认定属于工伤范围,即使没有骨折,也可以获得一些赔偿项目。比如医药费,也就是受伤后去看病治疗所花费的费用;住院补贴,如果因为工伤需要住院,会有相应的补贴;护理费,要是受伤后生活不能自理,需要人照顾,就会产生护理费;停工期工资,在受伤不能工作的这段时间,单位要照常发工资;如果去外地就医,还可能有差旅费。 不过,如果没有达到伤残等级,一般就是报销相关医疗费用、住院伙食补助费用,以及发放停工留薪期间的工资。要是治疗期间需要护理,单位要解决护理问题。但如果工伤经过鉴定导致了残疾,那赔偿项目就更多了,像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伤残津贴等都可能有,具体要根据伤残级别来确定。 所以说,不能仅仅依据有没有骨折来判断能否获得工伤赔偿,关键是要先进行工伤认定,确定是否属于工伤范围,再根据具体的伤情和鉴定结果来确定赔偿项目和金额。 相关概念: 工伤认定:是指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确定职工受到的伤害是否属于工伤范围的一种行政确认行为。简单讲,就是官方判断你受的伤是不是因为工作原因导致的,符不符合工伤的标准。 劳动能力鉴定:是指劳动功能障碍程度和生活自理障碍程度的等级鉴定。通过这个鉴定,可以确定受伤职工因为工伤导致的劳动能力受到影响的程度,进而确定相应的赔偿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