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土地买卖合同违约该如何处理?遇到强拆问题又该怎么办?


如果集体土地买卖合同违约,处理方式如下:首先看合同中关于违约责任是如何约定的。若有明确约定,违约方就应按照约定承担责任。比如约定了违约金数额或者计算方式,就按此执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当根据违约情况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 。 要是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那么非违约方可以要求违约方赔偿因违约给自己造成的实际损失。实际损失包括直接损失和可得利益损失等。不过需要注意,集体土地的买卖有严格法律规定,如果合同本身因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而无效,那么双方要按照法律规定处理因合同取得的财产。 如果遇到强拆问题,首先要判断强拆是否合法。合法强拆一般是基于公共利益需要,按照法定程序进行的。但如果是违法强拆,比如没有合法的拆迁手续等,被拆迁人有多种维权途径。可以向当地住房管理部门投诉;正式书面向当地公安机关提出保护请求,要求立案侦查,追究侵权人的刑事责任;还可以向法院起诉,通过行政诉讼或者行政复议的方式来解决 。若违法强拆造成了财产损失,被拆迁人可以索要国家赔偿。依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等规定,违法强拆房屋造成财产损失的,一般是依据实际造成的损失进行赔偿,由被强拆方提供相关证据证明财产损失,由强拆方承担赔偿的责任。 相关概念: 行政诉讼: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活动。 行政复议: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主体的具体行政行为违法或不当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向主管行政机关提出复查该具体行政行为的申请,行政复议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对被申请的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合法性、适当性审查,并作出行政复议决定的一种法律制度。 国家赔偿:是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因行使职权给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的人身权或财产权造成损害,依法应给予的赔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