赔偿金父母与子女的占比是怎样的?


赔偿金一般是指在人身损害赔偿案件或者工伤赔偿等情形下获得的补偿款项。不同性质的赔偿金,其分配方式有所不同。 首先来看死亡赔偿金,它并非死者的遗产,而是对死者近亲属的一种赔偿。在司法实践中,通常会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关于法定继承的规则进行分配。根据《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七条规定,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第一顺序为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为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在分配死亡赔偿金时,一般也是由父母、子女、配偶这些第一顺序的近亲属共同参与分配。分配时会综合考虑与死者生活的紧密程度、经济依赖程度等因素。例如,如果父母年老体弱,没有其他生活来源,主要依赖死者供养,那么在分配时可能会适当多分;如果子女已经成年且有独立的经济能力,可能分配的比例会相对少一些,但通常情况下不会有一个固定的占比,法院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裁量。 再说说伤残赔偿金,它是对伤者因身体受到伤害而导致的收入减少、生活不便等损失的赔偿,归伤者本人所有,不存在父母与子女分配占比的问题。但如果伤者因伤残失去民事行为能力,那么其父母或子女作为监护人,可以代为管理这笔赔偿金,不过管理的目的是为了伤者的利益,而不是进行分配。 此外,像被扶养人生活费这类赔偿金,是专门针对被扶养人的生活费用补偿。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七条规定,被扶养人是指受害人依法应当承担扶养义务的未成年人或者丧失劳动能力又无其他生活来源的成年近亲属。这笔费用会按照不同被扶养人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别计算和给付,比如有未成年子女和年迈父母需要扶养,就会分别根据他们的情况确定相应的金额,不存在统一的父母与子女占比情况。总之,赔偿金的分配要根据具体类型和实际情况,按照相关法律规定来确定父母与子女的占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