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告对作出的行政行为负有什么责任?
我最近遇到个行政纠纷的事儿,我是原告,被告是行政机关。我不太清楚在这种情况下,被告对于它作出的行政行为具体要承担哪些责任,想了解一下这方面的法律规定,好让我在这个纠纷里更清楚自己的权益。
展开


在行政诉讼中,被告对作出的行政行为负有举证责任。这是一个重要的法律原则,下面为您详细解释。 所谓举证责任,通俗来讲,就是在打官司的时候,需要拿出证据来证明自己主张的事情是真实的责任。在行政诉讼里,被告也就是作出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要拿出证据来证明它所作出的这个行政行为是合法合理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三十四条明确规定,被告对作出的行政行为负有举证责任,应当提供作出该行政行为的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被告不提供或者无正当理由逾期提供证据,视为没有相应证据。但是,被诉行政行为涉及第三人合法权益,第三人提供证据的除外。 举个例子,假如某市场监管部门对一家企业作出了吊销营业执照的行政处罚,在企业提起行政诉讼后,市场监管部门就要拿出证据,比如企业存在违规经营的事实证据、作出处罚所依据的法律法规条文等,来证明自己作出的吊销执照的行政行为是有道理的、合法的。如果市场监管部门拿不出这些证据,就可能会被法院认定为其行政行为没有足够依据,从而面临败诉的结果。 此外,被告在举证期限上也有严格规定。根据相关法律,被告应当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交作出行政行为的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并提出答辩状。这也是为了保障行政诉讼能够有序、高效地进行,促使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行为时更加严谨、规范。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