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除妨害与侵权责任有什么区别?


排除妨害和侵权责任是法律领域中两个不同但又有所关联的概念。下面我们详细来看看它们的区别。 首先,概念含义不同。排除妨害是指当他人以非法的、不正当的行为,或者以无权施加的设施对权利人的物或物权造成侵害或妨碍时,物权人有权请求排除该妨碍。通俗来讲,就是别人的行为影响到了你对自己物品或者权利的正常使用,你可以要求对方停止这种行为。比如,邻居在你家门口堆放杂物,影响你正常出入,你就可以要求邻居把杂物搬走,这就是排除妨害。而侵权责任是指民事主体因实施侵权行为而应承担的民事法律后果。侵权行为是指侵犯他人的人身财产或知识产权,依法应承担民事责任的违法行为。比如,有人故意损坏你的财物,他就需要承担侵权责任。 其次,构成要件有别。排除妨害的构成要件主要有:存在妨害行为,这种妨害行为具有非法性。也就是说,只要有他人的行为实实在在地影响到了物权人对物的正常使用,且这种影响没有合法依据,物权人就可以请求排除妨害,一般不考虑行为人是否有过错。而侵权责任的构成通常需要满足四个要件:有加害行为、有损害事实的存在、加害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有因果关系、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以常见的交通事故为例,如果甲开车不小心撞到了乙的车,导致乙的车受损,这里甲的撞车行为就是加害行为,乙的车受损是损害事实,甲的撞车行为和乙车受损之间有因果关系,并且甲主观上存在不小心(过错),那么甲就需要承担侵权责任。 最后,法律依据和承担方式也不一样。排除妨害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物权编的相关规定。其承担方式就是排除妨碍,消除影响物权人正常行使权利的因素。侵权责任的法律依据主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侵权责任编。承担侵权责任的方式有多种,包括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赔偿损失、赔礼道歉、消除影响、恢复名誉等。比如,在网络侵权案件中,侵权人可能需要承担停止在网络上传播侵权内容(停止侵害)、赔偿受害人的经济损失(赔偿损失)、公开赔礼道歉等多种责任。 总之,排除妨害更侧重于对物权行使的保障,解决的是物权行使过程中的妨碍问题;而侵权责任范围更广,涵盖了多种侵害他人权益的情况,承担的责任方式也更丰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