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排除妨碍和排除妨害有哪些区别?

在生活里遇到了些状况,不太能分清排除妨碍和排除妨害。想知道在不同场景下,这两者具体该怎么区分,比如在邻里纠纷、物权纠纷等情况中,它们在适用范围、责任承担等方面有啥不一样,希望能详细了解下。
展开 view-more
  • #民事纠纷
  • #排除妨碍
  • #排除妨害
  • #权利区别
  • #物权保护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排除妨碍和排除妨害确实是容易混淆的两个法律概念。 首先,从定义上来说,排除妨碍是指当有人妨碍他人行使民事权利或者享有民事权益时,被侵权人有权请求侵权人排除这种妨碍。简单讲,就是权利行使遇到阻碍,得把这阻碍去掉。而排除妨害是指物权人、占有人对于他人虽没有剥夺其占有,但妨害其权利正常行使或者顺利占有的一次性侵害行为,可以请求予以排除。 接着看看它们的区别。适用范围方面,妨碍的适用范围更广。妨碍是对他人行使权利造成障碍,这障碍可能造成实际损害,也可能没有。比如在小区公共道路上堆放杂物,影响居民通行,居民可能没受到实际身体伤害,但通行权利被妨碍了 。妨害则是实施了侵害他人行使权益的行为,并且已经有某种结果状态发生,像在邻居房屋旁边挖大坑,导致邻居房屋出现裂缝,这就是产生了不利结果的妨害。 义务主体也有不同。排除妨碍的义务主体更为广泛,不但包括实际侵权人,还包括具有某些履行事务职能的主体。举例,在商场里,因设施故障导致通道堵塞,顾客通行受阻,商场作为管理者就有义务排除妨碍。而排除妨害,权利人一般只能要求实施侵害行为的实际侵权人来承担责任。 责任功能上,排除妨碍主要是预防性的侵权责任方式,不要求实际损害已经发生,主要作用是预防可能出现的损害。比如有人准备在楼道里安装铁门,这会妨碍其他住户通行,此时住户可以要求其排除妨碍,防止损害发生。排除妨害不是预防性的,权利人要求排除妨害时,应当已经有一定的结果状态发生,并且造成了某些轻微的实质性损害,而且这种损害还在持续。比如邻居家的油烟一直往自家飘,对生活造成了实质性影响,就可以要求邻居排除妨害。 法律依据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七十九条规定,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主要有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等 。这些规定为我们在实际生活中主张排除妨碍和排除妨害提供了法律支持。 相关概念: 排除妨碍:指对妨碍他人行使民事权利或享有民事权益行为的排除措施。 排除妨害:针对他人妨害物权人、占有人权利正常行使或顺利占有的一次性侵害行为的排除请求。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