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骗罪与虚假诉讼罪的区别是什么


诈骗罪与虚假诉讼罪确实容易让人混淆,下面为您详细介绍它们的区别: 首先,从时间范畴来看,虚假诉讼罪是发生在“民事诉讼中”的行为,也就是说只有在进行民事诉讼这个过程里实施的相关犯罪行为才可能构成虚假诉讼罪。而诈骗罪是在民事诉讼以外的行为,发生场景更广泛。 其次,主观目的不同。虚假诉讼罪一般是为了获得非法民事利益,比如通过虚假诉讼来获取某些民事权益等。而诈骗罪具有直接获取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就是直接想要骗取别人的钱财等财物。 然后,侵犯的客体不一样。虚假诉讼罪侵犯的是司法秩序或者侵害他人合法权益。司法秩序是指整个司法活动正常运行的状态,如果有人进行虚假诉讼,就会干扰司法机关正常办案,影响司法公正。诈骗罪侵犯的是他人公私财物所有权,简单说就是直接损害了别人对财物的合法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最后,客观表现也有差别。虚假诉讼罪相对单一,只能是捏造事实提起民事诉讼,比如虚构债务关系然后向法院起诉。而诈骗罪的客观行为表现多种多样,像常见的网络诈骗、合同诈骗、电信诈骗等,通过各种欺骗手段让被害人主动交出财物。 相关法律条文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零七条之一规定,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妨害司法秩序或者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相关概念: 虚假诉讼罪:是指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妨害司法秩序或者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 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虚构事实,隐瞒真相,骗取他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