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虚假诉讼与诈骗的区别有哪些?

我最近接触到一些法律案例,发现有些行为好像涉及虚假诉讼,又好像涉及诈骗,不太能分得清。我想具体了解下虚假诉讼和诈骗在各个方面,比如行为表现、主观意图等,到底有哪些区别。
展开 view-more
  • #虚假诉讼
  • #诈骗犯罪
  • #法律区别
  • #司法秩序
  • #公私财物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虚假诉讼与诈骗存在多方面的区别,具体如下: **时间范畴方面**:虚假诉讼罪是在“民事诉讼中”实施的行为。也就是说,这种犯罪行为是在民事诉讼的程序和过程里发生的。例如,在合同纠纷的民事诉讼中,一方当事人编造虚假的合同履行事实来起诉对方。而诈骗罪是在民事诉讼以外的行为,其实施场景更为广泛,不局限于民事诉讼过程。比如,通过虚构事实骗他人钱财,双方并未进入民事诉讼阶段。 **主观目的方面**:虚假诉讼罪主要是为了获得非法民事利益,这里的非法民事利益范围相对较广,可能包括财产权益、名誉权益等。比如,为了多获得财产分割份额而虚构债务关系进行诉讼。诈骗罪则具有直接获取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重点在于非法占有他人财物。例如,编造项目需要资金,骗得他人投资后据为己有。 **侵犯的客体方面**:虚假诉讼罪侵犯的是司法秩序或侵害他人合法权益。虚假诉讼行为干扰了司法机关正常的审判工作,浪费了司法资源,同时可能对其他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例如,虚假的债权债务诉讼可能导致真正债权人的权益受损。诈骗罪侵犯的是他人公私财物所有权,主要是使被害人的财产遭受损失。例如,诈骗分子通过欺骗手段骗取他人的存款。 **客观表现方面**:虚假诉讼罪的客观表现较为单一,只能是捏造事实提起民事诉讼。例如,无中生有地编造借款事实并向法院起诉要求对方还款。而诈骗罪的客观行为可以表现多种多样,包括虚构事实、隐瞒真相、假冒身份等多种手段来骗取他人财物。例如,冒充知名品牌厂商销售假冒伪劣产品骗取消费者钱财。 法律依据方面,虚假诉讼罪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零七条之一规定,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妨害司法秩序或者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诈骗罪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