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定继承和公证继承有哪些区别?
最近在处理家里老人遗产的事情,对继承方式不太懂。想了解一下法定继承和公证继承在实际操作中到底有啥不一样?比如手续办理、遗产分配这些方面,哪种方式更靠谱,更能保障权益呢?
展开


法定继承和公证继承存在多方面区别。 首先是法律效力方面。公证继承证明力更强,在遇到争端时更有优势,因为经过公证处严格审查,公证书在法律上认可度高。而法定继承是完全依据法律规定,没有经过特殊手续。《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虽未直接比较两者效力,但从实践看,公证继承文件更具确定性。 其次,适用范围不同。当被继承人没有立下遗嘱,或者遗嘱无效、部分无效,以及继承人主动放弃继承权等情况,就会采用法定继承。如果被继承人立有公证遗嘱,那就得按照公证遗嘱来进行遗产分配。 再者,遗产分配原则有差异。法定继承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继承顺序来分配,第一顺序是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是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并且还要兼顾养老育幼、照顾特殊困难群体等因素。公证继承则主要依据公证遗嘱中的具体条款,遗嘱人可以自由安排遗产分配方案。 另外,办理流程也不一样。法定继承相对简单,在继承人之间没有争议的情况下,直接按法律规定分配遗产即可。公证继承流程相对复杂,继承人要前往公证处,公证处会审查继承人身份、亲属关系等,所有继承人需表达对遗产继承的看法,协商出继承方案后,由公证处出具公证书。 相关概念: 法定继承:就是在没有遗嘱或遗嘱无效等情况下,按照法律规定的继承人范围和顺序来继承遗产。 公证继承:是指继承人依据被继承人所立的公证遗嘱,到公证处办理相关证明,来确定自己有权继承遗产且继承行为合法真实。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