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证和过户的区别是什么?


公证和过户是两个不同的法律概念,它们在含义、作用以及相关法律规定上都存在明显的区别。 首先说公证,它是公证机构根据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依照法定程序对民事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的事实和文书的真实性、合法性予以证明的活动。简单来讲,公证就是让一个权威的公证机构来证明某件事或者某个文件是真实合法的。比如在房产交易中,买卖双方可以对购房合同进行公证,证明这份合同是双方真实意愿的表达,且内容合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公证机构依法出具的公证书具有法律效力。公证书在作为证据使用时,除非有相反证据足以推翻该项公证,否则人民法院会将其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不过,公证并不直接产生物权变动的效力,它只是对相关行为或事实的一种证明。 而过户则是指通过一定的手续,将财产的所有权从一方转移到另一方。以房产为例,过户就是把房屋的产权从原房主名下转移到新业主名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百零九条规定,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经依法登记,发生效力;未经登记,不发生效力,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也就是说,只有完成了过户登记,房屋的所有权才真正发生转移。如果只进行了房产交易合同的公证,而没有办理过户手续,那么房屋的所有权仍然属于原房主。 在费用方面,公证通常是按照一定的收费标准收取公证费,一般根据公证事项的不同而有所差异。而过户则涉及到多种费用,如契税、印花税、登记费等,具体费用标准也因地区和交易情况而异。 在办理流程上,公证相对简单,一般是当事人向公证机构提出申请,提交相关材料,公证机构审核后出具公证书。而过户则需要当事人到相关的不动产登记机构办理,要经过申请、受理、审核、登记等多个环节,手续相对复杂。 综上所述,公证和过户有着本质的区别,在实际生活中,需要根据具体的需求和情况来选择是进行公证还是办理过户手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