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家析产与继承有哪些区别?


分家析产和继承确实是容易混淆的两个法律概念,它们有以下区别: 首先,性质不同。继承是财产所有权从被继承人转移给继承人,权利主体发生了变更。简单来说,就是被继承人去世后,他的财产由继承人接手,财产的主人换了。而分家析产是对家庭共有财产各共有人具体对哪部分共有财产享有独立所有权的进一步明确,不发生整个财产所有权主体变更的问题。打个比方,一个大家庭里,大家一起明确一下各自对家里房子、存款等共有财产具体的份额,财产还是在家庭成员这个范围内,只是明确了每个人具体的权利。 其次,财产基础不同。继承的财产是被继承人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像被继承人自己单独购买的房产、个人银行存款等都属于这类。分家析产分割的是家庭共有财产或者夫妻间的共同财产。比如一家人共同出资建造的房子,夫妻婚后共同打拼积累的存款等。 再者,法律事实不同。继承发生的依据是被继承人的死亡这一法律事实。没有被继承人的死亡,就不会产生继承这种民事法律关系。而分家析产通常是基于家庭成员之间的合意,比如大家商量后决定分开过,就对家庭财产进行分割;当然也可能因为家庭成员不和睦、家庭生产生活实际需要等原因进行。 最后,发生时间不同。继承从被继承人死亡时开始,只有被继承人死亡这个条件达成了,继承程序才启动。分家析产则没有时间限制,既可以在被继承人生前进行,比如老人在世时,几个子女商量着把家里的财产分一分;也可以在被继承人死后进行。 相关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一条规定,继承从被继承人死亡时开始。第一千一百二十二条规定,遗产是自然人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 。 相关概念: 继承:指继承人按法律的规定或被继承人所立遗嘱继承被继承人遗产的行为。 分家析产:家庭成员之间因生产和生活上的需要,或者由于不能在一起和睦共同生活,而要求分割他们共同所有财产的法律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