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议离婚时财产需要公证吗?如果需要该怎么办?
我和配偶打算协议离婚,对于财产分割已经协商好了。但不知道这种情况下财产需不需要进行公证。要是需要公证的话,具体该怎么操作呢?有点拿不准,希望能了解相关的法律规定和流程。
展开


在协议离婚中,财产公证并非是必经程序。下面来详细解释一下。 协议离婚时,夫妻双方就财产分割等事项达成一致意见后,会签订离婚协议书。这份协议书自双方在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离婚登记,领取离婚证后就正式生效,对双方都具有法律约束力。也就是说,即使不进行财产公证,只要离婚协议书是双方真实意思的表示,内容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损害国家、集体和他人的合法权益,它就是有效的。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六条规定,夫妻双方自愿离婚的,应当签订书面离婚协议,并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离婚登记。离婚协议应当载明双方自愿离婚的意思表示和对子女抚养、财产以及债务处理等事项协商一致的意见。 不过,财产公证也有其好处。公证是公证机构根据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依照法定程序对民事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的事实和文书的真实性、合法性予以证明的活动。如果对离婚协议中的财产分割进行公证,能增强该协议的证明力。在后续可能出现的纠纷中,经过公证的协议在法院审理时,其被采信的可能性相对较高。 如果决定进行财产公证,具体步骤如下:首先,要准备好相关材料,通常包括双方的身份证件、结婚证、离婚协议书、财产证明(如房产证、车辆行驶证、银行存款证明等)。然后,双方共同到当地的公证机构提出公证申请。公证机构受理后,会对提交的材料进行审查,可能还会询问双方一些问题,以核实协议的真实性和合法性。最后,经过审查,如果符合公证条件,公证机构会出具公证书。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