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所得额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企业所得额,通俗来讲就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通过生产经营等活动所获得的纯收益,也就是企业赚钱的数额。它是计算企业需要缴纳多少企业所得税的重要依据。 企业所得额的计算公式一般为:应纳税所得额 = 收入总额 - 不征税收入 - 免税收入 - 各项扣除 - 以前年度亏损。下面来详细解释一下公式里的各项内容。 收入总额,就是企业在这一时期内通过各种途径取得的所有收入之和。比如销售货物的收入、提供劳务的收入、转让财产的收入、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利息收入、租金收入、特许权使用费收入、接受捐赠收入以及其他收入等。就好像一个企业既卖产品赚钱,又把闲置的房子租出去收租金,这些加起来就是收入总额。 不征税收入,是指那些按照法律规定,不用计入企业所得额来征税的收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七条规定,财政拨款、依法收取并纳入财政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以及国务院规定的其他不征税收入都属于此类。比如政府给企业的专项科研经费拨款,这部分钱就不用交税。 免税收入,同样是不需要交税的收入,但和不征税收入性质不同。《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六条规定,国债利息收入、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非居民企业从居民企业取得与该机构、场所有实际联系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以及符合条件的非营利组织的收入都属于免税收入。比如企业买国债得到的利息,这部分钱就不用交税。 各项扣除,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与取得收入有关的、合理的支出。包括成本、费用、税金、损失和其他支出等。像企业购买原材料的成本、给员工发的工资、缴纳的水电费等都可以扣除。例如一家生产服装的企业,购买布料的费用、支付给工人的工资以及水电费等,都可以从收入中扣除。 以前年度亏损,就是企业在以前的年度里经营出现了亏损的数额。根据规定,企业发生的亏损可以在以后的年度进行弥补。比如企业去年亏了10万元,今年盈利了30万元,那么在计算今年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就可以先把去年的亏损扣除,也就是只对20万元计算纳税。 通过这个公式,企业就能准确计算出应纳税所得额,进而按照适用的税率计算出需要缴纳的企业所得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