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否举例说明刑法主客观不一致时的定罪情况?

我想了解在刑法里主客观不一致的情况。最近听说有案件因为主客观不一致,定罪和想象中不同。我不太清楚具体是怎么回事,希望能有具体的例子,让我明白这种情况下是如何定罪的,好加深对刑法这方面的理解。
张凯执业律师
已帮助 867 人解决法律问题

在刑法中,主客观一致原则是指犯罪的成立不仅要求行为人在客观上实施了危害社会的行为,而且要求行为人在主观上具有犯罪的故意或过失。然而,在司法实践中,有时会出现主客观不一致的情况,下面通过几个例子来详细说明。


首先是对象错误的情况。比如,甲想杀害乙,一天晚上,甲看到一个很像乙的人在前面行走,便开枪将其打死,结果发现打死的是丙。从主观方面看,甲具有杀害乙的故意;从客观方面看,甲实施了开枪杀人的行为并导致了丙死亡的结果。根据法定符合说,甲主观上有杀人的故意,客观上实施了杀人行为并造成他人死亡,所以甲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在这里,虽然实际侵害对象与甲预想的不一致,但不影响故意杀人罪既遂的认定。


其次是打击错误。例如,甲想射杀乙,开枪时因为枪法不准,子弹没有射中乙,却意外打死了旁边的丙。在这种情况下,甲主观上有杀害乙的故意,客观上实施了开枪行为,但造成了丙死亡的结果。按照法定符合说,甲对丙的死亡同样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因为甲具有杀人的故意,并且其行为造成了他人死亡的结果,符合故意杀人罪的构成要件。


还有因果关系错误。比如,甲意图杀害乙,将乙打昏后,以为乙已经死亡,为了毁尸灭迹,将乙扔到河里,结果乙是被淹死的。甲主观上有杀害乙的故意,客观上实施了导致乙死亡的一系列行为。虽然甲对乙死亡的因果进程存在认识错误,但不影响甲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因为甲的行为与乙的死亡之间存在刑法上的因果关系,且甲具有杀人的故意,所以依然要按照故意杀人罪来定罪处罚。


总之,在刑法主客观不一致的情况下,定罪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依据刑法的相关规定和理论来准确判断行为人的刑事责任。

相关问题

为您推荐20个相关问题

刑法中的主客观相统一是什么意思?

我在学习法律知识的时候,看到了刑法主客观相统一这个概念,但不太理解。我想知道它到底是怎么回事,在实际的法律判案中是怎么运用的,能不能给我举一些例子让我更好地理解呢?

主客观不统一是否能定罪?

我遇到个事儿,有人做了一件看起来违法的事,但他自己可能根本没意识到这样做是违法的,也就是主观想法和客观行为好像不太一致。我就想知道,在这种主客观不统一的情况下,法律上到底能不能给他定罪呢?

刑法主客观事实不同时发生该如何处理?

我遇到个事儿,我本来想做一件事,主观上是一个想法,但实际做的时候出现了偏差,客观事实和我主观想的不一样。就想知道在刑法里,这种主客观事实不同时发生的情况,到底会怎么认定和处理呢?

刑法中的定罪和量刑是怎样的?

我想了解一下刑法里定罪和量刑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不太清楚在实际的案件中,法官是依据什么来判定一个人是否犯罪,也就是定罪的标准是什么。还有,在确定犯罪之后,又是根据什么来决定具体判多少年、判什么刑罚,也就是量刑的依据。希望能得到详细的解释。

主客观不一致时如何定罪?

我遇到个事儿,感觉嫌疑人的主观想法和他实际做的事儿不太一样。比如他可能本来想偷个不值钱的东西,结果偷到了很贵重的物品。我就想知道,在法律上遇到主客观不一致的情况,到底是按照主观想法定罪,还是按照实际行为定罪呢?

主客观不一致是否可以定未遂?

我遇到个事儿,我想做的事和实际做出来的情况不太一样,就是主客观不太一致。我不太清楚在法律上这种情况能不能认定为犯罪未遂啊,我想了解下相关的判定规则和依据,不知道法律是咋规定的。

什么是犯罪客观方面和犯罪客体?

我想了解一下在法律里,犯罪客观方面和犯罪客体到底是啥。我最近看到一些案例,感觉对这俩概念有点模糊,不太清楚它们具体指的是什么,也不明白它们在判定犯罪时起到什么作用,希望能得到清晰的解释。

犯罪主观要件是指刑法规定的说明行为对刑法有什么意义呢?

我想了解犯罪主观要件这方面的知识。我不太明白刑法里规定的犯罪主观要件到底是怎么回事,它对于说明行为和刑法之间的关系有啥作用,比如在实际的犯罪判定中是怎么体现的,能给我讲讲吗?

刑法中行为和结果是怎样的?

我想了解下在刑法里,行为和结果具体是怎么回事。我不太清楚什么样的行为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以及这些结果在法律上会有怎样的认定和处理。比如一些日常行为,在什么情况下会构成刑法里规定的行为并产生相应结果,所以希望有人能给我讲讲。

刑法中的直接故意是什么?

我想知道在刑法里,直接故意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不太明白这个概念,不知道它在实际的犯罪判定中是怎么体现的,也不清楚和其他类型的故意有什么区别,希望能有人给我详细解释一下。

如果无法确定被告主观是否有杀人故意该怎么办?

我遇到一个案子,现在证据方面很难判断被告在实施行为时主观上到底有没有杀人的故意。我不太清楚在法律上遇到这种无法确定主观杀人故意的情况,会按照什么规则去处理,想了解一下具体的法律规定和处理方式。

刑法因果关系有什么作用?

我想了解在刑法里,因果关系到底起着怎样的作用。比如在判定犯罪的时候,因果关系是不是很关键?它对量刑有没有影响呢?我不太懂这些,希望能有人给我解释一下。

什么是犯罪客体和犯罪客观方面?

我不太理解法律里说的犯罪客体和犯罪客观方面到底是什么意思。我想知道它们分别代表着什么,在实际的犯罪行为中是怎么体现的,了解这些对判断一个行为是否构成犯罪有什么作用呢?

犯罪构成都有哪些?

我对犯罪构成这方面不太懂,想深入了解一下。就是想知道判定一个行为构成犯罪,具体得考量哪些方面呀?是从行为人的主观想法,还是行为造成的后果,还是其他什么角度去判断呢?希望能给讲详细点。

刑法中的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是怎样的?

我在学习法律知识,对刑法里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的概念很模糊。我想知道这两者到底有啥区别,在实际的案件判定中,它们会对结果产生怎样不同的影响呢?希望能得到清晰的解释。

如何全面理解我国刑法基本原则?

我对我国刑法基本原则不太明白,想知道这些原则具体都有啥,它们在实际法律应用中是怎么体现的,对我们普通人又有什么影响呢?希望能有人给我详细讲讲。

刑法中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具体内容是怎样的?

我最近在学习刑法知识,对罪责刑相适应原则不是很理解。想知道这个原则在实际的刑事立法和司法中是怎么体现的,具体判断罪行轻重、刑事责任大小有哪些考量因素,以及为什么要遵循这个原则。

什么是非主观的犯罪故意?

我在生活中听说有非主观的犯罪故意这种说法,但不太明白具体是什么意思。我想知道在法律上,它是怎么定义的,和普通的犯罪故意有啥区别,在实际案例中又是怎么判定的呢?

故意犯罪中的明知该如何认定?

我最近听说了故意犯罪里有‘明知’这个概念,不太理解它到底是啥意思。我想知道在实际的法律判定中,怎样去认定这个‘明知’呢?是有明确的标准,还是要结合具体情况分析?很希望能搞清楚这个问题。

在刑事诉讼法中,怎样认定是犯罪?

我最近接触到一些法律案例,对犯罪的认定不太清楚。具体想了解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到底依据哪些条件、通过什么方式来确定一个人的行为构成犯罪,希望能得到专业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