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客观不一致时如何定罪?

我遇到个事儿,感觉嫌疑人的主观想法和他实际做的事儿不太一样。比如他可能本来想偷个不值钱的东西,结果偷到了很贵重的物品。我就想知道,在法律上遇到主客观不一致的情况,到底是按照主观想法定罪,还是按照实际行为定罪呢?
张凯执业律师
已帮助 867 人解决法律问题

在刑法领域,主客观不一致是一个较为复杂但关键的概念,它涉及到犯罪人的主观故意或过失与实际实施的客观行为及其后果之间存在差异的情形。


主客观相一致原则是刑法中一项重要原则,它要求认定犯罪和追究刑事责任时,必须同时具备主客观两方面的条件。也就是说,不能仅仅根据行为人的主观想法来定罪,也不能只看客观行为,而要把两者结合起来。


当出现主客观不一致时,通常会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处理。在事实认识错误的情况下,分为具体的事实认识错误和抽象的事实认识错误。具体的事实认识错误是指行为人认识的事实与实际发生的事实虽然不一致,但没有超出同一犯罪构成的范围。例如,甲想杀乙,结果误把丙当成乙杀害了。根据法定符合说,甲主观上有杀人的故意,客观上实施了杀人行为并导致他人死亡,应认定为故意杀人既遂。这是因为在故意杀人罪的犯罪构成内,甲对人的生命法益的侵害故意和实际造成的结果是相符的。法律依据在于我国《刑法》分则关于故意杀人罪的规定,只要实施了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就构成故意杀人罪。


抽象的事实认识错误是指行为人所认识的事实与现实所发生的事实,分别属于不同的犯罪构成。比如,甲以为是普通财物而盗窃,实际上盗窃到的是枪支。这种情况下,要根据主客观相统一的原理,在主客观相一致的范围内认定犯罪。如果甲没有盗窃枪支的故意,就不能认定为盗窃枪支罪,而应认定为盗窃罪。这是因为甲主观上只有盗窃普通财物的故意,客观上实施了盗窃行为,虽然对象是枪支,但应在盗窃罪的范围内进行评价。


另外,在一些过失犯罪中,也可能存在主客观不一致的情况。例如,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在判断过失犯罪时,同样要综合考虑行为人的主观预见能力和客观行为及其后果。如果行为人主观上没有预见的可能性,即使客观上造成了损害结果,也不能认定为过失犯罪。

相关问题

为您推荐20个相关问题

主客观不统一是否能定罪?

我遇到个事儿,有人做了一件看起来违法的事,但他自己可能根本没意识到这样做是违法的,也就是主观想法和客观行为好像不太一致。我就想知道,在这种主客观不统一的情况下,法律上到底能不能给他定罪呢?

刑法主客观事实不同时发生该如何处理?

我遇到个事儿,我本来想做一件事,主观上是一个想法,但实际做的时候出现了偏差,客观事实和我主观想的不一样。就想知道在刑法里,这种主客观事实不同时发生的情况,到底会怎么认定和处理呢?

盗窃中对财物的价值认识错误该怎么处理?

我之前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以为偷的东西不值钱,结果后来发现那东西很贵重。我想知道在这种盗窃时对财物价值认识错误的情况下,法律会怎么处理我这种情况呢?是按我以为的价值,还是实际的价值来定呢?

主观诈骗客观盗窃该如何判刑?

我原本是想通过诈骗手段获取财物,可实际操作时却成了盗窃财物。我很担心自己会面临怎样的法律制裁,也不知道法院会依据什么来给我定罪判刑,想了解这种主观和客观行为不一致的情况在法律上是怎么处理的。

主客观不统一定什么罪?

我遇到个事儿,我本想教训一下对方,没想着把人打伤,可结果下手重把人打伤住院了。我感觉自己主观想法和实际造成的结果不太一样,也就是主客观不统一,我就想知道这种情况下法律会给我定什么罪啊?

盗窃罪该如何定罪量刑?

我有个朋友(其实就是我自己)可能涉及到盗窃行为,心里特别慌。我想知道在法律上,盗窃罪是根据什么来定罪的,又会有怎样的量刑标准呢?比如偷了不同价值的东西,或者盗窃的情况不一样,处罚会有啥不同?

盗窃中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该如何认定?

我遇到个事儿,有人偷了东西,他说自己没想一直占着,只是借用。我就想知道,在法律上,盗窃里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到底是怎么认定的呢?是看他拿走东西后的行为,还是有其他的判断标准?我不太懂法律,希望能有人给我讲讲。

盗窃罪中财产的价值是否属于客观构成要件?

我遇到个事儿,朋友因盗窃被抓了。有人说要看被盗财产价值才能定罪,可也有人说不管价值多少都算盗窃。我就想弄明白,在法律上,盗窃罪里财产的价值到底是不是客观构成要件啊?这对判定我朋友的情况很重要。

实施犯罪时故意内容不同,是否不构成故意犯罪?

我在了解法律知识时遇到个困惑,比如两个人一起实施犯罪行为,但他们心里想的犯罪故意内容不一样,像一个想偷东西,另一个想伤人,这种情况下他们还算不算故意犯罪呢?我不太清楚法律上对于这种故意内容不同的情况是怎么判定的。

主观侵占但实际实施盗窃行为,应定什么罪名?

我之前以为一个东西是别人遗忘的,想把它占为己有,但后来发现其实是别人正在使用只是暂时放那的,我还是把它拿走了。我也不清楚自己这算侵占还是盗窃,想知道这种主观是侵占意图但实际是盗窃行为的情况,法律上会定什么罪名呢?

盗窃没有赃物如何定罪量刑?

我遇到个事儿,朋友被怀疑盗窃,但一直没找到赃物。我不太清楚这种情况下,法律会怎么给嫌疑人定罪量刑,是没法定罪了,还是有其他办法来判定呢?想了解下具体的法律规定和处理方式。

以盗窃的手段诈骗的到底定什么罪?

最近遇到一个案子,嫌疑人用了一些类似盗窃的手段,同时又有诈骗的成分在里面,搞不清楚这种情况在法律上该怎么定性。想知道具体是看哪个行为占主导,还是有其他的判断标准,希望能得到专业的解答。

如何判定某个行为是盗窃罪还是故意毁坏财物罪?

最近遇到个事儿让我挺困惑的。我发现有人对他人财物有一些不当举动,我不太清楚这到底算盗窃罪还是故意毁坏财物罪。就想弄明白,在实际生活场景里,到底依据什么标准、从哪些方面来准确判断这两种罪名呀,希望能给详细讲讲。

没有盗窃金额该如何量刑?

我遇到个事儿挺疑惑的,身边有人参与了盗窃行为,但好像没偷到什么值钱东西,都不确定具体盗窃金额。我就想知道在这种没有明确盗窃金额的情况下,法律会怎么给他们量刑呢?是从轻还是会有其他考量?

有犯罪行为但没有犯罪结果该如何认定?

我实施了一个自认为可能构成犯罪的行为,比如我去偷东西,已经动手翻找了,但最后没找到值钱的东西,也就是没得到我想要的财物,这种有犯罪行为却没犯罪结果的情况,在法律上会怎么认定啊,我会不会被判刑呢?

盗窃罪是否要求主客观一致?

我有点不太明白盗窃罪在法律认定上的要求。比如说一个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拿了别人的东西,或者明明是自己想要偷东西但没成功,这种情况算盗窃吗?我想知道盗窃罪是不是得主观想法和实际行为都符合才行,想了解下这方面的法律规定。

主观上有过错但客观上没有过错在法律上如何认定?

我遇到个事儿,我心里其实对一件事有不满,也就是主观上有点过错想法,但实际上我没做出啥有过错的行为,客观上没犯错。我就想知道在法律里,这种主观有过错可客观没过错的情况会怎么认定,需不需要承担啥责任。

主客观不一致是否可以定未遂?

我遇到个事儿,我想做的事和实际做出来的情况不太一样,就是主客观不太一致。我不太清楚在法律上这种情况能不能认定为犯罪未遂啊,我想了解下相关的判定规则和依据,不知道法律是咋规定的。

如果无法确定被告主观是否有杀人故意该怎么办?

我遇到一个案子,现在证据方面很难判断被告在实施行为时主观上到底有没有杀人的故意。我不太清楚在法律上遇到这种无法确定主观杀人故意的情况,会按照什么规则去处理,想了解一下具体的法律规定和处理方式。

在我国,偷盗行为具体是如何判刑的?

最近身边发生了一些盗窃相关的事儿,不太清楚法律上对于偷盗行为的判刑标准。比如偷的东西价值不同,判刑是不是也不一样?还有哪些情况会加重处罚?想了解一下具体的法律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