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赔偿如何申请仲裁?


申请工伤赔偿仲裁,有以下几个关键步骤和要点。 首先,要确认仲裁受理范围。必须是因工伤赔偿引发的争议才行,比如对工伤认定结果没意见,但在赔偿数额、赔偿项目这些方面存在分歧的情况。《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因工伤医疗费等发生的争议适用本法,这就明确了工伤赔偿争议可以通过仲裁解决。 接着,要准备相关材料。一是仲裁申请书,要写清楚申请人和被申请人的基本信息,像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工作单位和住所等,还要清晰说明仲裁请求、事实和理由。二是证据材料,像工伤认定决定书、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医疗费用票据、病历、劳动合同等,这些材料能用来证明劳动关系、工伤事实以及赔偿依据。 然后,确定仲裁机构。可以向劳动合同履行地或者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申请。 之后,在规定时效内提交申请。一般时效为一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把准备好的仲裁申请书和证据材料提交给仲裁机构,并且按被申请人人数提交副本。 仲裁机构受理后,会按法定程序进行审理。具体程序如下:仲裁委员会应当自收到仲裁申请之日起五日内作出受理或者不予受理的决定。决定受理的,自作出决定之日起五日内将申诉书副本送达被申请人;决定不予受理的,应当说明理由。仲裁庭应当在开庭的五日前将开庭日期、地点书面通知双方当事人。仲裁庭处理劳动争议应当先行调解,调解达成协议的,仲裁庭应当根据协议内容制作调解书,调解书自送达之日起具有法律效力;调解未达成协议的,仲裁庭应当及时裁决。仲裁庭裁决劳动争议案件,应当自劳动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四十五日内结束,案情复杂需要延期的,经批准可以延期并书面通知当事人,延长期限不超过十五日。 如果对仲裁结果不满意,自收到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期满不起诉的,裁决书即发生法律效力。 另外,申请劳动仲裁是不收费的,《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五十三条规定,劳动争议仲裁不收费,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经费由财政予以保障。 相关概念: 仲裁申请书:是申请人向仲裁机构提交的,用来表明仲裁请求、事实和理由等内容的书面文件。 工伤认定决定书:是由相关部门对职工工伤情况进行认定后出具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书,确定职工所受伤害属于工伤。 劳动能力鉴定结论:是对职工因工伤导致的劳动能力受损程度进行评估后得出的结果,用于确定赔偿的具体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