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赔偿劳动仲裁要怎样进行仲裁?


工伤赔偿劳动仲裁的具体流程如下: 首先,确认仲裁时效。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其次,准备相关材料。一般需要提供劳动、聘用合同文本复印件或者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人事关系的其他证明材料;医疗机构出具的受伤后诊断证明书或者职业病诊断证明书(或者职业病诊断鉴定书);工伤认定决定书;劳动能力鉴定结论等。 然后,向有管辖权的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负责管辖本区域内发生的劳动争议,一般是用人单位所在地或者劳动合同履行地的仲裁委员会。 接着,仲裁委员会会进行受理和审查。在收到仲裁申请之日起五日内,仲裁委员会会决定是否受理。如果受理,会将仲裁申请书副本送达被申请人,被申请人需要在规定时间内提交答辩书。 之后,进行开庭和裁决。仲裁庭会在开庭五日前,将开庭日期、地点书面通知双方当事人。仲裁庭会根据双方提供的证据和陈述进行审理,并在受理案件之后的45天内作出裁决。如果案情复杂需要延期的,经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主任批准,可以延期并书面通知当事人,但是延长期限不得超过十五日。 需要注意的是,工伤赔偿劳动仲裁是免费的,依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劳动争议仲裁不收费,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经费由财政予以保障。同时,《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六条明确规定,劳动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应当申请工伤保险待遇,由工伤保险基金进行支付。《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也明确指出,因确认劳动关系、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等发生的争议,以及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等发生的争议,适用本法。在工伤赔偿问题上,劳动者可以依据这些法律规定,通过工伤仲裁的方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