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赔偿纠纷该如何起诉赔偿?


如果遇到工伤赔偿纠纷想起诉赔偿,一般按以下步骤来: 首先,要先和用人单位协商赔偿事项。毕竟能和平解决问题是最好的,如果协商成功,那就不用走后面复杂的程序了。 要是协商不成,接下来可以申请劳动仲裁。这里要注意,提起劳动仲裁前,得先申请工伤认定。按照《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七条规定,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要是用人单位没在规定时间内申请,工伤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起1年内,可以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工伤认定作出后,再申请劳动能力鉴定,确定伤残等级。有了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就可以去申请劳动仲裁了。 如果对劳动仲裁结果不服,才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起诉时要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交起诉状,人民法院会进行审查,决定是否立案受理,若立案受理,会在7日内通知原告。法院立案后会进行调查、准备开庭工作,开庭审理后依法作出判决。要是对一审判决不服,在15日内还可以提出上诉,二审判决为终审判决,送达后就发生法律效力。 在主张工伤赔偿时,起诉状里需要写明当事人信息、劳动关系、入职时间、工作岗位和工资报酬,以及受伤时间、地点和原因等内容。 总之,工伤赔偿纠纷起诉赔偿是个较为复杂的过程,涉及多个环节和法律规定,要按照法定程序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相关概念: 工伤认定:是指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情形进行定性和确定的行为。 劳动能力鉴定:是指劳动功能障碍程度和生活自理障碍程度的等级鉴定,用于确定工伤职工的伤残等级 。 劳动仲裁:是指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对当事人申请仲裁的劳动争议居中公断与裁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