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或减少医患纠纷?


要避免或减少医患纠纷,可从多个方面入手。 首先,加强医患沟通至关重要。医生要耐心倾听患者的诉求,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及家属解释病情、治疗方案、预期效果以及可能存在的风险等信息。根据《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第十三条规定,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应当向患者说明病情和医疗措施。需要实施手术,或者开展临床试验等存在一定危险性、可能产生不良后果的特殊检查、特殊治疗的,医务人员应当及时向患者说明医疗风险、替代医疗方案等情况,并取得其书面同意;在患者处于昏迷等无法自主作出决定的状态或者病情不宜向患者说明等情形下,应当向患者的近亲属说明,并取得其书面同意。良好的沟通能让患者更好地理解治疗过程,减少误解和猜疑。 其次,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是关键。医院要加强对医务人员的专业培训,不断提升其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素养。严格执行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规范诊疗行为,确保医疗过程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比如按照《医疗质量管理办法》的要求,医疗机构应当加强病历管理,严格执行《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中医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等制度,确保病历书写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规范。高质量的医疗服务能降低医疗差错和事故的发生概率,从而减少纠纷的产生。 再者,建立健全投诉处理机制也必不可少。医院要设立专门的投诉接待部门,及时受理患者的投诉和建议,认真调查核实,给予合理的答复和处理。依据《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发生医疗纠纷,医患双方可以通过双方自愿协商、申请人民调解、申请行政调解、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等途径解决。畅通的投诉渠道和有效的处理机制能让患者的不满得到及时宣泄和解决,避免矛盾进一步激化。 此外,加强医患双方的法律意识培养也有助于减少纠纷。医院可以通过宣传等方式,让患者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明白如何正确维护自身权益。同时,医务人员也要增强法律意识,依法行医。这样,在遇到问题时,医患双方都能通过合法、合理的途径解决纠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