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购房合同纠纷后该如何进行赔偿?


在购房合同纠纷中,赔偿方式如下: 首先,如果购房合同中对纠纷赔偿有明确具体的约定,那么双方就按照约定来执行。这是基于合同自愿和契约精神,既然双方事先达成了一致,就应该遵守。比如合同约定若开发商逾期交房,每日需按照购房款的一定比例支付违约金,那就按此执行。相关法律依据是《民法典》第四百七十条,合同的内容由当事人约定,其中就包括违约责任等条款 ,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 要是合同没有约定赔偿事宜,那么双方可以首先尝试协商解决。协商就是买卖双方坐下来,心平气和地就纠纷问题沟通,提出自己的诉求和解决方案,看能否达成一致。 若协商不成,还可以申请调解。比如向房地产行业协会、消费者协会等第三方组织申请调解,这些组织会从中斡旋,促使双方达成一个都能接受的赔偿方案。 若调解也无法解决问题,那么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如果双方事先签订了仲裁协议或合同中有仲裁条款,那么可以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仲裁一裁终局,效率相对较高。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二条,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可以仲裁。 若没有仲裁协议或条款,那么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会根据双方提交的证据、事实情况,依据相关法律规定来判决赔偿问题。《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二条规定,当事人起诉到人民法院的民事纠纷,适宜调解的,先行调解,但当事人拒绝调解的除外 。 此外,还有一些特殊情形下的赔偿规定。比如《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提到,商品房买卖合同订立后,出卖人未告知买受人又将该房屋抵押给第三人,导致商品房买卖合同目的不能实现的,无法取得房屋的买受人可以请求解除合同、返还已付购房款及利息、赔偿损失,并可以请求出卖人承担不超过已付购房款一倍的赔偿责任。 相关概念: 仲裁协议:是双方当事人自愿将他们之间已经发生或者可能发生的争议提交仲裁解决的书面协议。 仲裁条款:是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的将今后可能发生的合同争议提交仲裁解决的条款。 诉讼时效: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时间限制,一般为三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