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强拆该怎么处理?若强拆违法是否可以撤销征地手续?


遇到强拆,首先要做的是判断强拆是否合法。合法强拆通常是在满足一定条件和履行法定程序后进行的,比如已经给予合理补偿等;而违法强拆则是违反法律规定的程序或不具备合法依据就实施的强拆行为 。 如果遇到强拆,处理方式如下: 一是及时收集证据。这包括强拆现场的照片、视频,能证明房屋产权或土地权益的文件等,这些证据对于后续维权至关重要。比如用手机拍摄强拆现场的情况,尽量清晰记录强拆人员、车辆以及房屋被拆毁的过程 。 二是向当地信访部门反映情况。信访部门有责任督促相关部门对强拆行为进行调查和处理 。 三是申请行政复议。若对当地政府的处理不满意,可以向上一级政府提起行政复议,请求撤销违法的强拆决定,责令相关部门重新作出合法的行政行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申请行政复议 。 四是提起行政诉讼。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通过司法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要求确认强拆行为违法并给予相应赔偿。像《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 》第三十一条就规定,采取暴力、威胁或者违反规定中断供水、供热、供气、供电和道路通行等非法方式迫使被征收人搬迁,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 至于强拆违法是否可以撤销征地手续,依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如果能证明政府征地批复违法,征地批复是可以撤销的。被征收人对征收决定不服的,可以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撤销征地审批 。比如通过查阅相关土地文件、审批手续等,确定征地过程存在违法违规之处,如未依法获得征地批准、未进行征地公告等,就可以收集证据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维权,要求撤销征地批复手续 。 相关概念: 行政复议: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主体的具体行政行为违法或不当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向主管行政机关提出复查该具体行政行为的申请,行政复议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对被申请的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合法性、适当性审查,并作出行政复议决定的一种法律制度 。 行政诉讼: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活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