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征地拆迁该如何处理征收问题?


非法征地拆迁是指在征地拆迁过程中,征收方的行为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在我国,征地拆迁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进行,以保障被征收人的合法权益。 从法律层面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明确规定,国家征收土地的,依照法定程序批准后,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予以公告并组织实施。征收土地应当给予公平、合理的补偿,保障被征地农民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长远生计有保障。如果征收方没有经过合法的审批程序,擅自进行征地拆迁,就属于非法行为。 当遇到非法征地拆迁时,被征收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处理征收问题。首先,要保留好相关的证据,比如征收方下发的文件、通知,以及征地拆迁现场的照片、视频等。这些证据对于后续维护自己的权益至关重要。 其次,可以向上级政府部门反映情况。被征收人可以通过书面或者口头的方式,向当地政府的上一级行政机关反映非法征地拆迁的问题,要求其进行调查处理。上级政府部门有权力也有义务对下级政府的征地拆迁行为进行监督。 再者,也可以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被征收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要求确认征收方的征地拆迁行为违法,并要求其给予相应的赔偿。在诉讼过程中,法院会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对案件进行审理,保障被征收人的合法权益。 此外,根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的规定,如果房屋征收部门与被征收人在征收补偿方案确定的签约期限内达不成补偿协议,或者被征收房屋所有权人不明确的,由房屋征收部门报请作出房屋征收决定的市、县级人民政府依照本条例的规定,按照征收补偿方案作出补偿决定,并在房屋征收范围内予以公告。如果被征收人对补偿决定不服,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诉讼。 总之,非法征地拆迁是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被征收人在遇到这种情况时,要积极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