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投诉卖假货该怎么处理?


当商家被投诉卖假货时,以下是一些需要了解的法律处理流程和应对措施。 首先,应及时对投诉进行调查核实。接到投诉后,商家要迅速查看相关商品的进货渠道、质量检测报告等资料,确认所售商品是否真的为假货。这是处理问题的基础,如果商品确实是假货,商家要积极面对;如果商品是合格的,商家也需要收集证据来证明自己的清白。《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所以商家有义务配合调查,向消费者和相关部门提供准确的商品信息。 如果经过调查,确认商品为假货,商家应主动与消费者协商解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商家可以根据该法律规定,与消费者协商赔偿事宜,如退还货款、给予相应的赔偿等,以达成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如果与消费者协商不成,商家可能会面临消费者向相关行政部门投诉或提起诉讼。相关行政部门如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在接到消费者投诉后,会对商家进行调查。一旦查实商家存在售假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五十条规定,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的,责令停止生产、销售,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产品,并处违法生产、销售产品货值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所以商家要积极配合行政部门的调查,如实提供相关情况。 如果消费者选择提起诉讼,商家要做好应诉准备。在诉讼过程中,商家需要提供证据来证明自己的主张,比如商品的进货凭证、质量检测报告等。法院会根据双方提供的证据和相关法律规定进行审理和判决。商家要严格按照法院的判决执行,如果不执行判决,可能会面临强制执行等更严重的后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