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诈骗与非法集资该如何认定?


合同诈骗和非法集资确实容易让人混淆,下面为您详细介绍如何认定它们。 首先来说合同诈骗罪。简单讲,就是在签订和履行合同的时候,一方用欺骗手段,像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等,把对方的财物骗到手,并且想非法占有这些财物。比如,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用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来签合同;明明没有实际履行能力,却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诱骗对方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收受对方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等情况。《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再说说非法集资。非法集资通常指未经有关部门依法批准,通过发行债权凭证等方式向社会公众筹集资金,还承诺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或者给予回报,而且往往使用了欺骗手段。构成集资诈骗罪的话,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违反金融法律法规,用诈骗方法进行非法集资,扰乱国家正常金融秩序,侵犯公私财产所有权,并且数额较大。依据《刑法》第一百九十二条,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从几个方面来区分两者:一是犯罪客体,合同诈骗罪侵犯的是公私财产所有权和市场秩序;非法集资侵犯的是国家金融管理制度和公私财产所有权。二是犯罪对象,合同诈骗罪侵害的对象通常是特定个体或组织;非法集资侵害的对象是不特定的社会公众。三是行为方式,合同诈骗是围绕合同的签订和履行实施欺骗;非法集资主要是在金融活动中,通过虚假承诺等手段吸引公众投资。通过这些方面,就能较好地认定合同诈骗和非法集资行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