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租赁合同诈骗如何认定?
我和一家公司签了融资租赁合同,总感觉他们有些做法不太对劲,担心遭遇诈骗。但我不太清楚融资租赁合同诈骗是怎么认定的,是看合同条款有问题,还是看对方的行为表现呢?想知道法律上对这方面是如何界定的。
展开


融资租赁合同诈骗的认定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多个方面的考量。下面从构成要件、常见情形以及法律依据等方面为你详细解答。 首先,融资租赁合同诈骗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简单来说,就是诈骗者从一开始就没打算按照合同约定履行义务,而是想把对方的财物据为己有。比如,诈骗者在签订合同时就编造虚假的项目,以此吸引对方签订融资租赁合同,然后将融得的资金挪作他用或者直接挥霍。 在客观方面,诈骗者通常会实施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行为。虚构事实就是故意编造不存在的情况,例如谎称自己拥有大型设备或者有高价值的抵押物;隐瞒真相则是故意不透露真实情况,像隐瞒租赁物已经被抵押或者存在质量问题等。 常见的融资租赁合同诈骗情形有:一是利用虚假的证明文件,如伪造的产权证书、财务报表等,骗取对方信任从而签订合同;二是设置合同陷阱,在合同条款中故意模糊关键内容,使对方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陷入不利境地;三是在履行合同过程中,以各种理由要求对方提前支付款项或者增加费用等。 从法律依据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规定了合同诈骗罪。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总之,认定融资租赁合同诈骗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关键在于判断对方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以及是否实施了欺诈行为。如果你怀疑自己遭遇了融资租赁合同诈骗,建议及时收集相关证据,并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