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赁合同欺诈如何认定?
我签了份租赁合同,感觉对方可能存在欺诈行为。合同里有些条款当时对方解释得含糊不清,现在出现问题了,我怀疑自己被骗。我想知道在法律上,租赁合同欺诈是怎么认定的,需要满足什么条件呢?
展开


在法律层面,租赁合同欺诈指的是一方当事人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当事人作出错误意思表示而订立租赁合同的行为。 认定租赁合同欺诈,通常从以下几个方面考量。首先是欺诈方的主观故意,也就是欺诈方明知道自己告知对方的情况是虚假的,并且会使对方当事人陷入错误认识,但仍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发生。例如,房东明知房屋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却故意不告知租客。这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关于欺诈构成要件中主观故意的规定。 其次是欺诈行为的存在。欺诈行为可以表现为积极的虚假陈述,比如夸大房屋的优点、隐瞒房屋的缺陷等;也可以是消极的隐瞒事实,像不告知房屋即将被拆迁等重要信息。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规定,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再者是受欺诈方因欺诈行为而陷入错误认识。也就是说,租客是因为房东的欺诈行为,才对租赁合同的内容、标的等产生了错误的理解。如果租客即使知道真实情况,仍然会签订合同,那就不能认定存在欺诈导致的错误认识。 最后,受欺诈方基于错误认识而作出了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即租客是因为错误认识才决定签订租赁合同的。只有当以上几个方面都满足时,才能认定租赁合同存在欺诈行为。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