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标反向假冒行为如何进行刑法规制?
我自己有个小品牌的商品,做得还不错。最近发现有商家把我商品上的商标撕掉,换上他们自己的商标再卖。我想知道这种商标反向假冒行为在刑法上是怎么规制的,我能不能通过刑法来维护自己权益,具体该怎么做呢?
展开


商标反向假冒行为,通俗来讲,就是把别人商品上的商标去掉,贴上自己的商标再拿去卖。这种行为严重损害了原商标所有者的利益,也扰乱了市场的正常秩序。 从法律角度来看,我国对商标反向假冒行为的刑法规制主要体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中。根据《刑法》第二百一十三条规定,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服务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情节严重的,构成假冒注册商标罪。虽然商标反向假冒与典型的假冒注册商标行为表现形式有所不同,但本质上都是对商标专用权的侵犯。 商标反向假冒行为侵犯了商标所有者的商标专用权。商标专用权是指商标所有人对其注册商标所享有的独占、排他的权利。当他人实施反向假冒行为时,原商标所有者无法正常通过自己的商标来推广商品、积累商誉,这直接损害了其在市场上的利益。 对于情节严重的商标反向假冒行为,刑法可以介入进行规制。这里的“情节严重”通常包括非法经营数额较大、给商标所有者造成重大损失等情况。如果达到了刑法规定的入罪标准,行为人将面临刑事处罚。具体的刑罚包括有期徒刑、拘役,并处罚金等。 当遇到商标反向假冒行为时,商标所有者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维护自己的权益。首先,要及时收集相关证据,比如带有原商标的商品、被更换商标后的商品、交易记录等。然后,可以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进行投诉,要求其对侵权行为进行查处。如果侵权行为达到了刑事立案标准,商标所有者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由公安机关进行侦查,最终通过司法程序追究侵权人的刑事责任。 总之,商标反向假冒行为是一种违法犯罪行为,刑法为商标所有者提供了有力的保护手段。商标所有者要增强法律意识,及时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共同维护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