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止执行后怎样恢复执行?
我有个官司判决后进入执行阶段,因一些原因执行中止了。现在中止的情况消除了,我想知道该按照什么流程和条件来恢复执行,具体要准备哪些材料,找哪个部门办理,希望了解一下这方面的详细内容。
展开


在法律执行过程中,中止执行是指在执行程序开始后,由于出现某种法定原因暂时停止执行程序,待法定原因消除后再恢复执行。当遇到需要恢复执行的情况时,我们需要依据相关法律规定来进行操作。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恢复执行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一般来说,中止执行的情形消失后,就可以申请恢复执行。比如,之前因为被执行人暂无财产可供执行而中止执行,现在发现被执行人有了新的财产线索,这就满足了恢复执行的基本条件。 申请恢复执行的主体通常是申请执行人。申请执行人需要向原执行法院提出恢复执行的申请。在申请时,应当提交书面申请,说明恢复执行的理由和事实依据。例如,如果是因为被执行人的财产被查封、扣押后现在可以处置了,就要详细说明财产的情况。 申请恢复执行时,还需要提供相关的证据材料。比如,若因发现被执行人新的财产线索而申请恢复执行,就需要提供财产线索的具体信息,像银行账户信息、房产地址等。法院在收到申请和材料后,会进行审查。如果符合恢复执行的条件,法院会裁定恢复执行,并重新启动执行程序。 法院恢复执行后,会采取一系列执行措施来实现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内容。这些措施包括查询、冻结、划拨被执行人的存款,查封、扣押、拍卖、变卖被执行人的财产等。同时,法院也会对被执行人采取限制高消费、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等措施,以促使其履行义务。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