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由于立法制定机关的主体不同会有什么影响?

我不太明白立法制定机关主体不同意味着什么。比如不同主体制定出来的法律是不是效力不一样,适用范围是不是也不同呢?我想搞清楚立法制定机关主体不同在法律层面会产生哪些差异,对我们普通老百姓又有啥影响。
展开 view-more
  • #立法主体
  • #法律效力
  • #立法程序
  • #行政法规
  • #地方性法规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立法制定机关主体不同会带来多方面的差异。首先,不同主体制定的法律在效力层级上存在区别。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它们制定的法律是我国法律体系中效力较高的部分。例如,基本法律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和修改,在全国范围内具有普遍的约束力,涉及国家和社会生活中根本性、全局性的问题,像《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它涵盖了民事生活的方方面面,是民事领域的基本准则。 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规。行政法规的效力低于法律,但它在国家行政管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比如在一些行政管理领域,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可以对具体的管理事项作出详细规定,为行政机关的执法活动提供依据。 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地方性法规主要适用于本行政区域内,其效力低于法律和行政法规。它能够结合地方的特点和需求,解决地方的实际问题,比如一些地方根据本地的生态环境情况制定的关于环境保护的地方性法规。 此外,不同立法主体的立法程序也有所不同。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立法程序相对严格和复杂,一般要经过法律案的提出、审议、表决和公布等多个环节。而地方立法在遵循一定原则的基础上,会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对程序进行适当调整。不同立法制定机关主体不同,从效力层级、适用范围到立法程序等方面都会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共同构成了我国完善的法律体系,以适应不同层面的社会治理需求。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