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所有权是否是通过判决转移的?
我最近涉及一个房屋纠纷案件,法院已经介入。现在我不太清楚,如果法院作出判决,房屋所有权是不是就直接通过这个判决转移了呢?我想了解判决在房屋所有权转移过程中起到什么作用,是不是只要有判决房屋所有权就一定能转移。
展开


房屋所有权是否通过判决转移,需要分情况来看。 首先,我们要明白房屋所有权转移是指房屋的所有权从一方转移到另一方的过程。在正常情况下,房屋所有权的转移往往是通过买卖、赠与等民事法律行为,然后到不动产登记机构办理产权变更登记手续来完成的,这是基于当事人之间的意思表示一致,并且遵循法定的程序。《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百零九条规定,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经依法登记,发生效力;未经登记,不发生效力,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这就明确了登记对于房屋所有权转移的重要性。 然而,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法院的判决确实可以导致房屋所有权的转移。根据《民法典》第二百二十九条规定,因人民法院、仲裁机构的法律文书或者人民政府的征收决定等,导致物权设立、变更、转让或者消灭的,自法律文书或者征收决定等生效时发生效力。当法院作出的判决属于形成判决时,比如离婚诉讼中对夫妻共有房屋进行分割的判决、因继承纠纷对房屋所有权归属作出的判决等,这类判决生效时,房屋所有权就会直接发生转移,无需再办理登记手续,当事人可以凭借生效判决直接到不动产登记机构申请变更登记。 但是,如果法院的判决只是确认房屋所有权归属或者要求一方协助办理过户登记等给付判决,那么此时房屋所有权并不会因为判决生效而自动转移。当事人还需要按照判决内容,去办理相应的登记手续,只有完成登记后,房屋所有权才会真正转移。所以,房屋所有权不一定是通过判决转移的,关键要看判决的性质以及是否完成了法定的登记程序。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