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间冒充卖方人员谈价是否构成诈骗?
我最近在处理一些交易相关的事情,发现有人在中间冒充卖方人员谈价,我不太清楚这种行为的性质。我想知道这样做在法律上到底怎么认定,是不是就属于诈骗行为呢?要是算诈骗,又该怎么维护自己权益呢?
展开


在判断中间冒充卖方人员谈价是否属于诈骗时,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来看。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诈骗。简单来说,诈骗就是通过欺骗手段,让对方产生错误认识,然后基于这个错误认识处分财产,使自己或第三人获得财产,而让对方遭受财产损失。 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会受到相应刑事处罚。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在交易场景中,如果冒充卖方人员谈价,目的是通过欺骗手段非法占有他人财物,并且达到一定金额标准,就可能构成诈骗。比如房产中介假托他人名义购房欺骗卖方,以获取额外利益,这种行为不仅违法,还侵害了消费者权益。在此类情况下签订的合同通常是无效的。 但如果只是单纯冒充谈价,没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也没有造成对方财产损失等符合诈骗构成要件的情况,那就不构成诈骗。比如只是想帮忙谈个好价格,没有其他不良企图和后续损害后果。 如果遇到冒充卖方谈价且怀疑是诈骗行为,卖方可以收集相关有效证据,并就此类情形向有权管辖的法院提出民事诉讼,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相关概念: 诈骗:通过欺骗手段,让对方产生错误认识并处分财产,使自己或第三人获利,对方遭受财产损失的行为。 非法占有:没有合法依据,意图将他人财物归自己或第三人所有 。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