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资不发报警有用吗?


工资不发报警是有一定作用的,但效果存在一定局限性。 首先,工资拖欠问题本质上大多属于民事纠纷范畴。公安机关主要处理治安案件和刑事案件,对于工资不发的情况,警察一般会先进行调解,促使双方协商沟通,尝试解决问题。 不过,在特定情形下,报警会有更实质的作用。如果用人单位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或者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数额较大,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六条之一规定,这种行为构成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此时报警,公安机关会介入调查,追究用人单位相关责任。 除了报警,劳动者还有多种有效的维权途径。比如,依据《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可以电话投诉到当地劳动执法监察大队,他们会依法对用人单位进行监督检查,并责令其支付拖欠的工资;依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条,用人单位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依法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发出支付令;最有效的方式之一是直接到当地劳动行政部门申请劳动仲裁,通过劳动仲裁下达的裁决书向单位索赔,若单位不赔偿,还可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并且按上述途径索取工资的同时,依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五条,还能要求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加付赔偿金。 总之,报警可以作为一种维权手段,但通常不是解决工资不发问题的首选。劳动者在维权时,应保持冷静理性,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途径。 相关概念: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指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或者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数额较大,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的行为。 支付令:是人民法院依照民事诉讼法规定的督促程序,根据债权人的申请,向债务人发出的限期履行给付金钱或有价证券的法律文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