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诉讼时效期限有哪些最新规定?
我之前和行政机关有点纠纷,本来打算起诉,结果耽搁了。现在想问问,行政诉讼时效期限是怎么规定的啊?我担心自己超过时间不能起诉了,想了解下最新的规定,看看还有没有机会维权。
展开


行政诉讼时效期限是指当事人能够向人民法院对行政行为提起行政诉讼的有效期限,超过这个期限,当事人将丧失胜诉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四十六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这里的“法律另有规定”是指其他法律对起诉期限有特别规定的,依照特别规定执行。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法律可能有不同的诉讼时效规定。 如果是因不动产提起诉讼的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五年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这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性,避免时间过长导致证据难以收集等问题。 另外,如果行政机关作出行政行为时,未告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起诉期限的,起诉期限从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起诉期限之日起计算,但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行政行为内容之日起最长不得超过一年。复议决定未告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起诉期限的,适用前款规定。 在实践中,如果遇到不可抗力或者其他不属于自身的原因耽误起诉期限的,被耽误的时间不计算在起诉期限内。因前款规定以外的其他特殊情况耽误起诉期限的,在障碍消除后十日内,可以申请延长期限,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决定。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