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扣押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我最近遇到个事儿,警方在调查一起案件时对一些物品进行了扣押。我不太明白他们这么做的依据是什么,也不知道扣押有没有规范和限制。想了解一下刑事扣押到底有哪些法律依据,这些依据能保障什么,又有什么约束呢?
展开


刑事扣押是指司法机关在刑事诉讼过程中,依法对与案件有关的物品、文件等进行强制扣留的一种措施。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其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是刑事扣押的重要法律依据。根据该法第一百四十一条规定,在侦查活动中发现的可用以证明犯罪嫌疑人有罪或者无罪的各种财物、文件,应当查封、扣押;与案件无关的财物、文件,不得查封、扣押。这就明确了刑事扣押的范围,即只能针对与案件有关,能够证明犯罪嫌疑人有罪或者无罪的财物和文件进行扣押。也就是说,司法机关不能随意扣押与案件无关的物品,必须有明确的关联性才能采取扣押措施。 该法第一百四十二条还规定,对查封、扣押的财物、文件,应当会同在场见证人和被查封、扣押财物、文件持有人查点清楚,当场开列清单一式二份,由侦查人员、见证人和持有人签名或者盖章,一份交给持有人,另一份附卷备查。这一规定保障了扣押程序的规范性和透明度,防止司法机关滥用权力。通过要求查点清楚并开列清单,让被扣押人清楚知道自己哪些物品被扣押,同时也方便后续案件处理过程中对扣押物品的管理和使用。 此外,对于扣押的物品和文件,司法机关有妥善保管的义务。根据相关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挪用或者自行处理被扣押的财物、文件。这是为了保证扣押物品的完整性和安全性,确保其能够在诉讼过程中作为有效的证据使用。如果司法机关违反规定,挪用或者自行处理扣押物品,可能会影响案件的公正处理,同时也会侵犯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