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同案同判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我最近遇到个事儿,法院判的和之前类似的案子不太一样。我就想弄明白,同案同判到底有没有啥法律依据呀?是不是法院判案应该参考以前类似案子的结果呢?我想了解下背后的法律规定。
展开 view-more
  • #同案同判
  • #法律依据
  • #司法公正
  • #类案检索
  • #平等原则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同案同判,简单来说就是对于相同或者相似的案件,应该作出相同或者类似的判决。这是司法公正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的重要体现。 从法律规定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三条第二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这为同案同判奠定了根本性的基础。它要求国家机关在适用法律时,对所有公民都要一视同仁,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对于相似的案件情况,自然也应该给予平等的对待,作出相似的判决。 另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统一法律适用加强类案检索的指导意见(试行)》规定,人民法院办理案件时,应当依托中国裁判文书网、审判案例数据库等进行类案检索,并制作检索报告。这一规定从司法实践的操作层面,保障了同案同判的实现。法官在审理案件时,通过检索类似案例,可以参考以往的裁判思路和结果,从而尽可能保证判决的一致性和公正性。如果检索到类案的,应当将类案作为裁判的参考。若不参照类案裁判,应当在裁判文书中说明理由。这样就促使法官在审判过程中更加谨慎地对待类案,努力做到同案同判。 此外,《人民法院组织法》第六条规定,人民法院坚持司法公正,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遵守法定程序,依法保护个人和组织的诉讼权利和其他合法权益,尊重和保障人权。同案同判也是司法公正的必然要求,只有做到相似案件相似处理,才能让公众感受到法律的公平正义,增强对司法的信任。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