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口头裁定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我在一个法律纠纷里,法官作出了口头裁定。我不太明白口头裁定这种方式靠不靠谱,也不知道它有没有法律依据。所以想了解下,在咱们国家法律里,口头裁定的法律依据到底是啥?它和书面裁定效力一样吗?
展开 view-more
  • #口头裁定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口头裁定是指人民法院在审理民事案件或者在民事判决执行过程中,为解决程序问题作出的口头决定。简单来说,就是法官在法庭上直接用口头表达的方式来对一些程序性的事情给出判定,而不是形成书面的裁定文书。 在我国,口头裁定是有明确法律依据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裁定可以采用书面形式或者口头形式。这就说明,口头裁定和书面裁定一样,都是被法律所认可的裁定方式。一般情况下,法院对于一些比较简单、需要快速处理的程序问题,会采用口头裁定的方式。例如,在诉讼过程中,当事人临时提出回避申请,法院经过审查当场就可以作出是否回避的口头裁定。 虽然法律允许口头裁定,但并不意味着其随意性很强。法院作出口头裁定后,会将裁定的内容记入笔录。记入笔录的目的在于对裁定的过程和内容进行固定,以便后续查询和监督。而且,口头裁定和书面裁定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当事人如果对口头裁定不服,同样可以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上诉或者申请复议。比如,对于不予受理、对管辖权有异议、驳回起诉这三类裁定,不管是口头还是书面形式,当事人都有权在规定期限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所以,口头裁定是有坚实的法律基础的,并且其在诉讼程序中具有重要作用,当事人应当正确认识和对待口头裁定。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