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合同欺诈的主要手段有哪些?

我最近签了个合同,总感觉对方有点不地道,担心遭遇合同欺诈。我想知道合同欺诈一般会有哪些主要手段,这样我可以对照看看自己是不是真的遇到问题了,希望了解这方面的法律知识来保护自己权益。
展开 view-more
  • #合同欺诈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合同欺诈指的是一方当事人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当事人作出错误意思表示的行为。以下为你详细介绍合同欺诈的主要手段: 虚构事实欺诈手段:不法分子会虚构不存在的事实来诱使对方签订合同。比如,谎称自己拥有某项专利技术,能给合作方带来巨大收益,从而吸引对方签订技术合作合同并收取费用,但实际上根本没有该专利技术。这种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关于诚实信用的原则,根据该法典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虚构事实欺诈显然违背了这一原则,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合同。 隐瞒真相欺诈手段:隐瞒与合同有关的重要事实也是常见的欺诈手段。例如,在房屋买卖中,卖方故意隐瞒房屋存在重大质量问题,如墙体严重裂缝、地基下沉等情况,使买方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签订合同。《民法典》规定,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同时,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 假冒身份欺诈手段:不法分子可能假冒知名企业或有影响力的人物来骗取信任。他们会伪造相关的身份证明、授权文件等,以该企业或人物的名义与他人签订合同。这种行为不仅构成合同欺诈,还可能涉及侵犯他人姓名权、企业名称权等侵权行为。根据《民法典》人格权编的相关规定,自然人享有姓名权,法人、非法人组织享有名称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干涉、盗用、假冒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姓名权或者名称权。 设置陷阱欺诈手段:在合同条款中设置陷阱也是合同欺诈的常用手段。比如,在合同中使用模糊不清、容易产生歧义的语言,使对方在理解上产生偏差。或者在合同中设置不合理的违约责任条款,当对方稍有疏忽就陷入违约陷阱,从而要求对方承担高额的违约金。根据《民法典》规定,对格式条款的理解发生争议的,应当按照通常理解予以解释。对格式条款有两种以上解释的,应当作出不利于提供格式条款一方的解释。 连环欺诈手段:不法分子可能会采用连环欺诈的方式,先以小额合同取得对方信任,然后再签订大额合同进行欺诈。比如,先按时履行几个小额合同,让对方觉得自己很有信誉,然后在签订大额合同时骗取巨额货款后消失。这种行为构成合同诈骗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遭遇合同欺诈时,当事人应及时收集相关证据,如合同文本、聊天记录、付款凭证等,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同时,在签订合同前要保持警惕,仔细审查对方的主体资格、信誉情况等,尽量避免陷入合同欺诈的陷阱。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