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纠纷调解的情形有哪些?
我家之前和医院发生了一些纠纷,现在想通过调解解决,但不太清楚在哪些情形下可以进行医疗纠纷调解。我想了解一下具体都有哪些情况能适用调解,这样心里也有个底,看看我们家这事儿能不能走调解程序。
展开


医疗纠纷调解是指在医疗纠纷发生后,双方当事人在第三方的主持下,通过平等协商、互谅互让,达成解决纠纷的协议。以下为你详细介绍医疗纠纷调解的常见情形。 首先,医患双方对医疗行为是否存在过错存在争议,但都希望避免漫长的诉讼过程,节省时间和精力,这种情况下可以选择调解。比如患者认为医院在治疗过程中存在用药不当的问题,而医院觉得自己的用药符合规范,双方就可以通过调解来协商解决方案。根据《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第三十条规定,医患双方选择协商解决医疗纠纷的,应当在专门场所协商,不得影响正常医疗秩序。医患双方人数较多的,应当推举代表进行协商,每方代表人数不超过5人。这里的协商其实也类似调解的一种前期形式。 其次,当医疗损害后果较轻,赔偿金额相对不大时,调解也是一种合适的方式。例如患者在医院进行小手术,术后出现了轻微的感染,经过治疗已经痊愈,患者要求一定的赔偿,医院也愿意通过协商给予适当补偿,此时就可以通过调解来确定具体的赔偿数额。《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第三十一条规定,申请医疗纠纷人民调解的,由医患双方共同向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提出申请;一方申请调解的,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在征得另一方同意后进行调解。 另外,当医患双方对责任划分没有太大分歧,但在赔偿金额上无法达成一致时,也可以通过调解来解决。比如医院承认在某起医疗事件中存在一定的责任,但患者提出的赔偿金额过高,医院无法接受,双方就可以在调解机构的主持下,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实际情况,确定一个合理的赔偿金额。同时,依据相关法律,调解达成一致后,双方应当签署调解协议,该协议具有法律效力,双方都需要遵守。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