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过期食品的处罚流程是怎样的?


使用过期食品的处罚流程一般包含以下几个关键步骤。 首先是发现问题,监管部门通常会通过日常检查、消费者举报等途径发现商家使用过期食品的情况。比如市场监管局的工作人员在对餐饮店铺进行定期巡查时,发现货架上有过期的调味品,或者消费者在食用食品后出现不适,向相关部门举报某商家使用过期食材等。 接着是调查取证,一旦发现问题,监管部门会立即展开调查。执法人员会现场检查,对过期食品进行封存、拍照、记录等操作,收集相关证据。同时,可能会询问商家负责人、员工等,了解使用过期食品的具体情况,包括采购来源、使用时间、使用量等。 之后是案件审理,监管部门会根据调查收集到的证据,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对案件进行审理。在这个阶段,会确定商家的违法行为是否成立,以及适用的处罚条款。 对于使用过期食品的处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四条规定,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和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并可以没收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并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十倍以上二十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许可证。 然后是告知处罚结果,监管部门会以书面形式向商家告知处罚的事实、理由、依据以及商家享有的陈述、申辩和要求听证的权利。商家在接到告知后,如果对处罚有异议,可以在规定时间内提出陈述、申辩或者要求举行听证。 最后是执行处罚,如果商家在规定时间内没有提出异议,或者经过陈述、申辩、听证后维持原处罚决定,商家就需要按照处罚决定书的要求执行处罚,比如缴纳罚款、整改问题等。如果商家拒不执行处罚,监管部门可以依法采取进一步的措施,如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