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收集证据的行为具体有哪些?


在法律范畴里,非法收集证据指的是通过违反法律规定的手段来获取证据的行为。这种行为不仅会影响证据的有效性,还可能对司法公正造成损害。以下为你详细介绍常见的非法收集证据行为: 首先是暴力、威胁手段。这是比较容易理解的一种方式,使用殴打、捆绑等暴力行为,或者以实施暴力、揭露隐私等相威胁,迫使他人提供证据,这明显是违反法律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五十六条规定,采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采用暴力、威胁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应当予以排除。比如,在一些案件中,不能为了获取嫌疑人的口供而对其进行打骂,这样取得的口供是不能作为证据使用的。 其次是违反法定程序收集证据。司法机关在收集证据时,都有一套严格的法定程序。比如,在进行搜查时,必须出示搜查证;询问证人应当个别进行等。如果违反这些程序收集到的证据,可能会被认定为非法证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对证据收集的程序合法性有详细规定,不符合程序收集的证据可能面临排除。例如,没有合法手续就进入他人住宅进行搜查并获取的证据,一般不能被法庭采纳。 再者是通过非法侵入他人住宅、非法搜查等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方式收集证据。公民的住宅和个人隐私是受到法律保护的,未经允许进入他人住宅收集证据是侵犯他人权利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九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通过这种方式收集的证据,也会因为来源不合法而不被认可。 另外,采用欺骗、引诱等不正当手段收集证据也是不被允许的。比如,通过虚假承诺、故意误导等方式让他人提供证据,这种证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存在问题,同样不符合法律要求。虽然法律没有专门针对欺骗、引诱手段收集证据作出明确的排除规则,但从保障司法公正和证据真实性的角度出发,这类证据在司法实践中也很难被采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