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责任法的归责原则是什么?
我最近遇到了一起侵权纠纷,不太清楚在法律上是依据什么原则来确定侵权责任的。想了解一下侵权责任法的归责原则具体有哪些,这些原则是如何应用的,不同的归责原则会对侵权案件的判定产生怎样的影响。
展开


侵权责任法中的归责原则,就是在确定侵权行为人是否要承担侵权责任时所依据的准则。简单来说,就是判断谁该为侵权行为负责的标准。我国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主要包括过错责任原则、无过错责任原则和公平责任原则。 过错责任原则,是指只有当行为人存在过错时,才需要承担侵权责任。这里的过错包括故意和过失。比如,张三故意损坏了李四的手机,那么张三就需要承担赔偿责任,因为他主观上存在故意。《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条规定:“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依照法律规定推定行为人有过错,其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这就是过错责任原则的法律依据,同时还包括过错推定这种特殊形式,也就是先假设行为人有过错,除非他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否则就要担责。 无过错责任原则,是不管行为人有没有过错,只要他的行为造成了他人损害,就需要承担侵权责任。比如,一些高度危险作业、环境污染等侵权行为适用该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二十九条规定:“因污染环境、破坏生态造成他人损害的,侵权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即使企业没有主观过错,但只要其污染行为导致他人受损,就需承担责任。 公平责任原则,是在双方都没有过错的情况下,根据实际情况,由双方分担损失。例如,小明在帮邻居搬运重物时受伤,邻居和小明都没有过错,但从公平角度出发,邻居可能需要给予小明一定的补偿。《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八十六条规定:“受害人和行为人对损害的发生都没有过错的,依照法律的规定由双方分担损失。” 这些归责原则在不同的侵权案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法院会根据具体情况来适用相应的原则,以确定侵权责任的归属和赔偿范围。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