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罪不起诉是什么意思?
我最近听到了“定罪不起诉”这个词,不太明白它到底是什么含义。我想知道在法律上它是怎么定义的,和一般的起诉、不起诉有什么区别,能不能给我详细解释一下呢?
展开


定罪不起诉,也被称为相对不起诉或者酌定不起诉。从通俗的角度来讲,就是犯罪嫌疑人确实实施了犯罪行为,也有证据能证明这一点,但因为某些特定的情形,人民检察院综合考虑后,决定不将其交付法院审判。 要理解定罪不起诉,我们得先明白相关的法律概念。起诉就是检察院代表国家,将犯罪嫌疑人提交到法院,让法院来判定其是否有罪以及该受到怎样的刑罚。而不起诉则是检察院在审查案件后,认为犯罪嫌疑人不符合起诉条件,或者不需要起诉,从而决定不把案件送到法院。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七条第二款规定,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的,人民检察院可以作出不起诉决定。这里所说的“犯罪情节轻微”,需要结合具体的犯罪事实、犯罪嫌疑人的主观故意、犯罪行为造成的危害后果等多方面因素来判断。“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例如犯罪嫌疑人是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罪,依照我国刑法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在外国已经受过刑事处罚的;犯罪预备、中止、未遂的;从犯、胁从犯等等情况。 定罪不起诉体现了法律的人性化和灵活性。一方面,对于一些犯罪情节相对较轻的犯罪嫌疑人,不将其交付审判,可以避免给他们带来过大的司法负担和社会影响,有利于他们回归社会;另一方面,也能节约司法资源,让司法机关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严重犯罪的打击中。不过,被决定定罪不起诉的犯罪嫌疑人,虽然不会受到法院的刑事审判,但并不意味着他们的行为没有违法犯罪,公安机关如果认为不起诉的决定有错误,可以要求复议,如果意见不被接受,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提请复核。被害人如果不服,也可以自收到决定书后七日以内向上一级人民检察院申诉,请求提起公诉。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