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做欺骗性和诱导性消费?
我之前去商场买东西,感觉商家好像用了一些手段让我买了不需要的商品。我不太清楚这是不是欺骗性或诱导性消费,想知道法律上对欺骗性和诱导性消费是怎么定义的,什么样的行为算这两种消费呢?
展开


欺骗性消费指的是经营者在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时,通过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等手段,使消费者产生错误认识而进行消费的行为。简单来说,就是商家故意说谎或者误导消费者,让消费者做出本来不会做的消费决定。比如,商家把普通的商品吹嘘成具有特殊功效的商品,或者故意隐瞒商品的重要信息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这里所说的欺诈行为就包含了欺骗性消费。 诱导性消费则是指经营者通过一些手段,对消费者进行引导,促使消费者进行消费。这种手段可能不是直接的欺骗,但也会影响消费者的自主选择。例如,商家利用消费者的心理弱点,进行过度的推销,或者设置一些看似优惠实则有陷阱的促销活动等。虽然诱导性消费不一定构成欺诈,但如果诱导手段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消费者同样可以维护自己的权益。比如《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处罚办法》规定,经营者不得采用虚构交易、虚标成交量、虚假评论或者雇佣他人等方式进行欺骗性销售诱导。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