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复议程序在整个行政流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行政复议程序在整个行政流程中具有多方面重要作用。 首先,它能起到监督与纠错作用。上级行政机关通过行政复议,会对下级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审查。要是发现下级行政机关有违法或者不当的具体行政行为,就会做出相应纠正决定。比如,对于程序上有欠缺的,会责令补正;对不履行法定职责的,会限期履行;对那些主要事实不清、适用法律依据错误、违反法定程序影响管理相对人合法权益、明显不当的决定,会予以撤销、变更以及责令重新做出具体行政行为。通过这一过程,能促使下级行政机关改进行政执法活动,防止今后再出现类似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第一条就提到,该法制定目的之一是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 其次,行政复议程序可以维护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行政复议是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条件和程序进行的法定行为。管理相对人申请复议的机关、条件、方式和期限等都得符合法律规定。复议机关经过审理,如果具体行政行为适用法律、法规、规章和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正确,事实清楚,符合法定权限和程序,就会予以维持。这样既有利于争议的解决,又能避免管理相对人纠缠不休,及时确认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提高行政管理工作的效率。 再者,行政复议程序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提供了救济途径。当这些主体认为行政机关行使职权的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时,可依法提出行政复议申请。行政复议机关受理后进行审查并作出裁决,能够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而且同行政诉讼制度相比,行政复议具有受案范围广、审查内容全面、方便快捷、不收取任何费用等优点。并且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对行政复议结果不服,仍有权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最后,从社会层面来看,新修订的行政复议法通过扩大行政复议范围和完善行政复议前置规定等举措,强化了行政复议吸纳行政争议的能力,有助于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完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相关概念: 行政复议: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在依照法律、法规和规章赋予的职权进行行政管理的活动中,与行政管理相对人发生争议的时候,上一级行政机关或者法律、法规规定的行政机关,根据行政管理相对人的申请,对引起争议的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适当进行复查审理并作出裁决的活动。 行政复议前置:是指在行政争议案件中,要求当事人在向法院起诉前,必须先提起行政复议申请,通过行政复议解决争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