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裁中出现伪证该怎么处理?
我在仲裁过程中,发现对方提交了伪证,这严重影响了仲裁的公平性。我想知道在这种情况下,法律上会如何处理这种提交伪证的行为,我又该采取什么措施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呢?
展开


在仲裁活动中,如果一方提交伪证,这是一种严重违反法律和仲裁规则的行为。首先,我们要明白什么是仲裁中的伪证。简单来说,伪证就是当事人故意制造虚假的证据,用来欺骗仲裁机构和对方当事人,以达到自己的非法目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的相关精神和原则,仲裁应当以事实为依据,公正、公平地进行裁决。如果发现一方提交了伪证,仲裁庭有权对该证据进行审查。一旦确认是伪证,仲裁庭将不会采纳该证据。也就是说,这个虚假的证据在仲裁过程中不会起到任何作用。 对于提交伪证的一方,可能会面临一系列的法律后果。从仲裁程序本身来看,仲裁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对其进行训诫,也就是批评教育,让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行为。如果情节比较严重,仲裁庭还有权对其进行罚款等处罚。 从更广泛的法律层面来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六十条的规定,伪造、隐匿、毁灭证据或者提供虚假证言、谎报案情,影响行政执法机关依法办案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虽然仲裁不属于行政执法机关的办案范畴,但如果提交伪证的行为扰乱了社会公共秩序,也可能会受到治安管理处罚。 如果提交伪证的行为构成犯罪,比如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伪证罪等相关罪名的构成要件,那么还可能会被追究刑事责任。 当你发现对方提交伪证时,你应当及时向仲裁庭提出异议,并提供能够证明该证据是伪证的相关线索和材料。仲裁庭会根据你提供的情况进行调查核实。同时,你也可以通过合法途径收集其他有利于自己的证据,以支持自己的主张。总之,在仲裁中遇到伪证问题,要积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依靠法律和仲裁规则来解决问题。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