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店在什么情况下会被罚款?


在我国,餐饮店在多种情况下可能会面临罚款。首先,从食品卫生安全方面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有明确规定,食品生产经营应当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如果餐饮店采购或者使用了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就会被处罚。例如,使用了过期变质的肉类、发霉的大米等,就属于这种情况。该法第一百二十四条规定,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并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十倍以上二十倍以下罚款。 其次,在经营许可方面。依据《食品经营许可管理办法》,从事食品经营活动,应当依法取得食品经营许可。如果餐饮店没有取得食品经营许可证就开始营业,或者超越许可范围经营食品,都属于违规行为。这种情况下,根据《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二条规定,未取得食品生产经营许可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或者未取得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从事食品添加剂生产活动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和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以及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并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十倍以上二十倍以下罚款。 再者,在餐饮服务的环境卫生方面。如果餐饮店的场所环境不符合卫生要求,比如厨房的卫生条件差,餐具没有进行严格的清洗消毒等,也会面临罚款。《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三十三条规定,食品经营应当保持该场所环境整洁,并与有毒、有害场所以及其他污染源保持规定的距离;餐具、饮具和盛放直接入口食品的容器,使用前应当洗净、消毒。若违反这些规定,根据具体情节,可能会依据相关法规进行罚款。 另外,在食品的标签、说明书方面。如果餐饮店销售的预包装食品的标签、说明书存在瑕疵但不影响食品安全且不会对消费者造成误导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处二千元以下罚款。但如果标签、说明书涉及虚假内容,或者存在其他严重问题,则可能面临更重的处罚。总之,餐饮店要严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确保合法合规经营,才能避免被罚款等处罚。





